婚礼纪

爱情是一场旅行,走得越远,呵护越多。

最辛苦是准备

我不是一个优秀的女婿,Suki的母亲可能想过某一天我们会分开。无论她为我们准备了多少难题,我俩都差不多解决了。

房子是最后一道难关,为了在结婚前拥有自己的房子,我们等待了将近两年。但到最后,房子却烂尾了。我俩不小了,房子是等不及了。

8月份一得到首肯,我俩马上投入到了准备工作中。

先是酒店,亲朋的住宿很好解决,就在她家不远。我们也想办草坪婚礼,直接瞄准了城区唯一一家带草坪的酒店,顺带牵出婚庆公司。这些事,早就想好。我们就沿着这条线一步一步谈妥。婚庆公司确实很专业,帮我们把什么事都想好了。在他们面前,任何问题都不是问题。但我们还是几改计划,尽量让家长满意、亲朋放心。

其中,颇费周折的是选日子。虽然我们选了好几个良辰吉日,但酒店都已排满。不断地改日子,结果有一家退出了,我们还是得到了最初选定的那个日子。接着,我们投入了上成都的循环当中。11月底结婚,拍婚纱照已经刻不容缓了。8月预定,9月选服装、外拍地、拍照、选照片。乃至后来选喜糖,每一步,都是对成都交通的一次致敬。这份辛苦,辛苦中的互相埋怨,埋怨后的继续前行,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。

最辛苦是准备,怎样准备都是值得的。

最慌乱是临近

准备工作很多,但大多是有条不紊的。但越是临近,越是让人慌乱。

我本无文学才华,但在中文系浸淫了四年,多少也开了一窍罢。婚礼有一环节,让我俩互诉衷情,印在纸上,放之天空。她的早已写好,我的一直未成。第二天就要举行婚礼了,我把自己关在屋里,一边打电话提醒朋友,一边写爱情誓言。三个小时后,我才完成。这时,我又错过了很多准备工作。

一次婚礼,两三朋友,是最好不过的了。现在回想起来,这件事是让人灰心的。宴请朋友,我有个想法:请请过我的人,请能来的挚友。我预想中能来的挚友,不约而同“异口同声”,在前一天爽约了。有的是无音讯,有的是打电话时还在编理由。有的理由,我实在不能认同,所以我瞬间回顾了过去十多年我是如何与这些朋友相处的。最后我得出结论:我不负者负我,我负者仍不负我。那些已婚夫妇也常谈起这样的事,想想,我只不过按照惯例经历了一番。

婚礼前夕,疲惫不堪。Suki也没有同她的朋友出去玩,时间全花在了布置新房上。我也没闲着,一众同姓亲人没有参加我的迎亲宴,全被姑父招揽走了。席毕,我又带着大巴车接回酒店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几个朋友又被一个醉鬼从城西拉到城东。我又去把几个不高兴的人带回来。

最幸福是牵手

在众人的目光中,我走过鲜花铺就的草地,挽过Suki的手。音乐响起,我俩手牵着手,走向礼台、走向婚姻、走向未来。这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,每一步都是从未有的自信、从未有的从容。我知道,四个月的汗水过去了,受过的苦累过去了,质疑的目光过去了,之前所有的不愉快都过去了……

那天,一切都是那样的顺利。打的经过公园路,居然没有堵车,红绿灯都没有等,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相信。连日的阴雨雾霾却在举行仪式时晴空万里,圣光普照。我们的朋友与婚礼团队帮我们解决了所有问题,我和Suki只负责享受这个过程,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。

我最怕在婚礼上父母哭,无论怎样避免,他们还是哭了,他们付出了太多太多,没有他们的帮助,也没有这场成功的婚礼。众人也哭了,我想这一定是幸福的眼泪。

我和Suki手牵着手,让爱情誓言随着气球飞向天空,这个画面印入脑海,难忘终生。

顽皮的标点

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。我们通常用标点来统称,但其实它分为点号和标号两种。

点号的作用是点断 ,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 。包挌句号、问号、叹号、逗号、顿号、分号、冒号。标号的作用是标明 ,包括引号 、括号 、破折号 、省略号 、着重号 、连接号 、间隔号 、书名号、专名号、分隔号 。

现代人用标点,这是文字表达的进步。但只要有规矩,就会有繁琐。在一次又一次的标点符号使用规范出台之后,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已经细化。有时候,特殊场景下,如何正确使用标点一定会打断表达的思绪。有的标点使用规矩,某些人一定是闻所未闻,当你知道后,不免诧异。本文主要罗列标点使用中的特殊情况,将标点的顽皮性展现一二。


#一、点号

##(一)句号

句号是一句的结束,另一句的开始。它的使用频率相当高。

###1.使用西文标点

中文句号是“。”,西文句号是“.“。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头疼的事,那就是学生喜欢在作文中使用西文句号。但在有些情况下,使用西文句号也是对的。

####(1)中西文大量混排

为避免各种句号穿插,可统统使用西文句号。例:

这个句子应当翻译成He loves sports.

####(2)科技文献

字母“O”、数字“0”和中文句号“。”傻傻分不清楚,可采用西文句号。例:

焦耳定律的公式是:Q = I2RT.

###2.句号的位置

##(二)问号

句末点号,表疑问语气。

###1.选择问句中的问号

选择问句中,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。(注:_选项较多或较长,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,可第个选项都用问号。这一点初中阶段大部分辅导书上是忽略了的,有待考证。_)

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,还是诗人的虚构?

##(三)叹号

1.和问号连用

句子包含强烈的疑问感叹语气时,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。(注:_两种点号的排列顺序有待查证_)

这么点困难就能把我们吓倒吗?!

##(四)逗号

##(五)顿号

1.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。

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,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直公里范围内的地面。

2.不用顿号

标有引号或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,且并无其它成分穿插在引号或书名号之间,通常不用顿号。

“日”“月”构成“明”字。

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红楼梦》,是我国长篇小说的四大名著。

##(六)分号

##(七)冒号

一个句子内部一般不应套用冒号。


#二、标号

##(一)引号

##(二)括号

##(三)


关于我

以下内容来自QQ空间的自白:

心若一座孤岛。

我此生最大的遗憾,就是有这么一些名义上的亲戚。天生的,改不了。

我是一个什么都不相信的人。我认为无论什么事,只要开始了解,或者说了出来,那就不可信了。然而,大部分时间里,我总幻想事情能变得让我相信起来。

其实我这张嘴也就剩点语言冷幽默,价值==0。

无论以前怎么肆意妄为,做了这么多年自己,为自己而活,现在却感觉为别人而活。

以前总用圣贤话约束自己,现在却咬紧牙关做一个坏人。

学生时代,最做不了的事就是作弊,因为总是抄上错的答案。不能接受别人的帮助,因为往往最后还是得自己孤军奋战。谷歌的原则是“不做恶”,我的命运是“难做恶”。

小学记不起了,最难忘的是初中,高中没记忆,后面几年会忘记。

无数次想像自己站在高楼阳台上,但只能想想。缺乏行动力,是个缺点。

 

评论

  1. 何珊:赵老师 你真是越来越深邃、怀旧,并且擅长自我解剖…

知尾:这是我几年前写的,真能说是越来越……

  1. 万杨:抢沙发哦

过程监督

Chapter I

Chapter II

近期由于放文件的网站可能被和谐,如果打不开,可到知尾文字馆浏览

 

评论

  1. 向冠霖:哇,写得真好,羡慕啊

知尾:也只有你这么说
向冠霖Chapter II呢?
我下午发布

  1. 玲玲:看见你说Chapter II 就进来看咯 感觉不错哦 等待连载······
    我一直想写点什么都不敢轻易落笔 怕一落笔就成败笔了 但如今发现这是个损失了 好与不好都该有点痕迹才是历程 不然一直都没有开始
    所以 你加油哦

知尾:我说笑了哦,这只是发布出来让人找问题的哦。其实我也不敢轻易落笔,这次只是为毕业写个总结。

李小龙的来信

一日,我看梯道那间房门上一把钥匙相当熟悉。忽然记起这不正是书桌抽屉的钥匙吗。欣喜万分,急忙用它打开多年未曾打开的抽屉。原本以为钥匙早已经遗失。如今重新打开以前重要东西的存放地,激动不已。看到了曾经的玩具,朋友送的礼物,还有以前喜欢听的磁带。其实,最能引起我深深怀念的莫过于那些与同学、朋友间的信件。

找到一封信,是挚友李小龙初三写给我的。时至今日,我终于又得以读到它:

Dear 赵:

许久不通信了,不知你好否?身体健康吗,学习怎么样?快中考了,状态如何?

其实我在这儿不给你写信,我想你是知道原因的,我也就不多说了。说说我最近的情况吧。一句话:糟糕透顶。

先说学习方面吧?话是说要中考了,老师这样说,父母这样说,亲朋好友也这么说。可是自己呢,老是进不了状态。这种现象可不是我一个人存在的哟,而是全班乃至全年级(全年级两个班)都是这样。尽管每门功课都有三至四本练习册(如《优化设计》《中考新题型》《学与练》……)可我哪有心思去做这么多题呢?我不做题是大家知道的。唉,真是无奈呀!

上星期六和星期天,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摸底考试(据老师透露一共有八次摸底考试),我总的说来理科不错而文科我想不太行。数学120分我考了116分。其它的成绩暂时还不知道。我现在真不知该怎么复习,你能帮助一下我吗?

……(此处故意省略)

这次来信除了以上烦恼向你倾诉外,还有另外一件事。

我希望我们不要断了联系。上高中了,请告诉我你的通信地址,我好继续给你写信。照 毕业相时不要忘了叫上我们宿舍的那一帮子给我来一张合影好吗?请务必叫上马应通、刘春雨、王拾平、杨杰、杜威锋、杜小松。

请告诉马应通我和他的20年约定、哈!哈!哈!……让他们如有空都 可以给我写信,当然最近几十天我可能不会再给你们写信。

最后,注:请务必回信,并对以上问题认真解决。拜托!!!

一帆风顺,万事如意。

Good good study,day day up

友:李小龙

4月6日

上面那句英文上面有人用铅笔写上“Study well and progress yourself everyday”。从笔迹上看应该是传阅时某人写上去的,至于具体为何人,时间太久,记不得了。

我们断联系已经很多年了,读到此物,曾经相交甚好的情境涌上眼前。对于过去,只想说:仍记得、仍记得。

评论

汪娇:好值得怀念啊,可惜没人给我写过信,也不能怀念一下,杯具啊